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馬關條約」原文應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
相信有不少老師對於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中歷史知識內容部份很難取捨,講多學生聽故事要嘛很有興趣要嘛拄著臉打瞌睡,學生也不見得買單;照著課文講,很多資訊就只有一句話甚至只有一個詞,輕描淡寫,阿是要怎麼見樹又見林,也沒辦法培養「鑒古知今」的素養呀!
日前在彰化田中高中的備課研習有幸聽到楊恩慈校長分享歷史相關的教學,提到了教學生第一手資料的閱讀,也剛好拿「馬關條約」當例子,這學期一開始正好上到這個部份,便試著導入第一手資料給學生閱讀。
下圖兩張A4便是我給學生閱讀的資料
這樣洋洋灑灑兩張A4的文本,還只是馬關條約的部份內容,從第六款到第十款由於與課程內容關係稍遠,也就省略不做閱讀(我也會在課程中告訴學生為什麼會寫略,並非不重要,而是與課本中的句子:「清廷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清廷戰敗。隔年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較無關係......)學生也並非全文精讀,但我坦言,學生需要被訓練,至少是能習慣頗多字數的文本「掠讀」,這裡所指的「掠讀」是僅懂文意的六七成,而非每個字詞都能懂。至於為何只做這樣的閱讀,那又是後話,這裡先不談。
從第一手資料就能直接解釋「馬關條約」的名字由來,順便複習與歸納,提問:「訂定條約的地點在『馬關』,所以稱馬關條約,有沒有覺得好像之前也有提過類似的概念?」學生就會劈哩啪啦講了一堆原始人出來,然後只需要要求一個人把句子順一遍,如:「長濱文化是因為在長濱這個地方發現了原始人生活的遺跡,所以叫做長濱文化」,其他的人就會照樣造句了!另外,在閱讀第一部份的序言(我還是有稍微編輯一下,所以馬關條約的介紹姑且稱作序)時,我只給學生大概三分鐘時間,就直接提問為什麼叫做馬關條約?跟馬有關係嗎?跟什麼有關係?
接著重點來了,裡頭有頗多的文言文用詞,我都請學生如果不懂直接跳過,就一直讀,讀到一款結束,接著想想是什麼意思,我會請學生發表是什麼意思,這個班(我也只有一個六年級班)這樣上下來,能夠猜中文意九成以上,我超滿意的,但這樣不夠有趣,光是文本不夠「貼近生活」,所以中國跟日本就在我嘴巴裡頭幻化成兩個人了!
阿中和阿日(完全沒有影射,請勿過度解釋)是世界國小的學生,有天,阿日威脅阿中說:「為了你能夠平安順利健健康康的在學校裡學習,你最好是明天把你的早餐拿來給我吃,順便給我五十塊錢讓我買飲料喝......」
接著問學生:「為什麼阿日要說為了你能夠平安順利健健康康?」
學生會七嘴八舌回答阿就被霸凌呀,不帶就會被揍就不平安不健康不順利之類的......
我又問:「那馬關條約有沒有給人這樣的感覺?」
學生說:「沒有耶.......」我又質疑:「是嗎?真的沒有嗎?條約裡頭不是有提到重修和平什麼的?」
學生這時候超有感覺,還說:「老師!條約好賤,明明是勒索還講得那麼好聽......」
嗯!我就是要這種感覺,學生上鉤了!
我的閱讀資料在每一款條文後面都會有問題,並不是手寫作業,而是提醒我自己也讓學生先知道要想想的條文裡頭為什麼要這樣立約,譬如第一款,為什麼會將第三國的獨立特地立約而且還是第一條如此慎重其事?當然學生沒有足夠的知識背景,因為學生並不知道甲午戰爭的源由,但我還是沒有從頭講起(從甲午戰爭講起會講三節還很無聊),只直接說中國與日本因為某些事發生了爭執,而日本想藉機侵略中國清廷,就這麼多兩句十秒鐘的時間。接著,轉化比喻又來了,阿日挾著阿中的脖子說:「記住唷!我的電話號碼輸入在你的手機了,你敢不接小心你會不小心跌倒唷!」接著又是一連串的問為什麼?學生會知道留下聯繫是為了日後的持續勒索,那麼再回到歷史,要讓朝鮮國獨立是為了什麼呢?學生就能從相對地理位置猜出日本是為了日後的侵略鋪路,接著我只有提點學生:「有沒有發現以前的歷史就跟現在會發生的事件差不多?甚至你們都能猜出為什麼了?」埋下讓他們可藉由歷史審視自己生活的種子!
這兩張A4我大概花了五十分鐘領導閱讀跟提問,甚少主動講故事,如果是講故事也是轉化成「阿中與阿日」,從學生的笑聲跟肆無忌憚提問可以知道自己教學算成功,有引起學生對於歷史的關心,或許有些轉化的不妥與歷史的詮釋角度偏差,但,我覺得在埋下種子這件事我做得挺不錯的!以此提供大家討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