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遊戲轉化設計來給我教的六年級學生,那班就只有5人,所以最多人就是5人玩囉,至於2人玩的話也是可以,但吹牛容易被識破罷了!
Ming's Stuff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遊戲轉化吹牛之世界文化大不同
這個遊戲轉化設計來給我教的六年級學生,那班就只有5人,所以最多人就是5人玩囉,至於2人玩的話也是可以,但吹牛容易被識破罷了!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有梗的幸運草」-古文明桌遊
這篇文章其實應該很早就會出來了,只是都是以其他形式,像是教案、遊戲規則簡報等出現在教學場合裡頭,也是最近有刻意不顯露一些自己做的東西,所以也就遲遲沒有出現網誌記錄。
話說從頭,古文明的課程是我與其他幾位共備夥伴備課出來一個頗完整的教學設計,裡頭的活動與學習目標可說設計得十分完整詳細,也真的有實踐課程且調整教學過一個設計,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類似行動研究的教學設計,而其中有一個「選用課程活動」,就是可以利用我設計的牌卡玩個複習型態的桌遊,為什麼說是選用呢?選用代表著不一定需要進行這個教學活動,也就是說桌遊這個流程可有可無?至於為什麼要設計一個雞肋般的桌遊?嗯!我就想咩,不行唷?教學者是任性的,我一直都是!
最一開始我有提到這個桌遊以其他的型態呈現在教學現場了,我也懶得再重打一堆文字,就看圖說故事吧!開始囉......
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需要&想要象限圖
請原諒我的述事技巧不佳,先來講一下上課流程,一開始我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劃上十字形象限圖,並稍微解釋一下要求學生聚焦在消費,並開始提問Q1.什麼是消費?學生回答,就是買東西呀,嗯,很好,曉得用生活用語解釋學術用語。接下來我請班上表決要從困難的象限開始還是簡單的象限開始,只有一位學生選擇要從簡單的開始,那麼就是從最困難的第三象限了,也好,最困難的解決了,其他象限速度很快又有趣(其實整個過程都還蠻有趣的,嘿!我姓蕭我也不賣瓜......)
那麼接著一連串的問題就劈哩啪啦的從我嘴巴一直問出來了
Q2.你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買了什麼東西是你不需要又不想要的?
生1:老師!我不想要的東西怎會買,沒有啦!
生2:有,冷氣...... 生3反問:冷氣你不想要?天氣這麼熱你怎麼不想要?
生2:我家沒有冷氣呀!
師介入:那麼你不想要冷氣嗎? 生2:想要呀(該生學習態度佳但理解能力稍差),喔,我知道了,我想錯了......
生4:我知道了,有,我不想要上安親班,也不需要上安親班
師續問:為什麼你不需要上安親班? 生4答:因為我考試第一名,而且課程我都會呀!
師心想:阿不就好棒棒!但心非手是地寫下「第一名的天才上安親班」,也不錯啦,至少是個開始,這個象限本來就不好發揮!
Q3.還有呢?還有沒有什麼消費行為屬於不需要也不想要的呢?(我很少主動說答案,討論就是得耐住性子慢慢勾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是等三秒自己講答案,這樣不叫做討論,叫做洗腦!是自問自答,另外,指桑罵槐第2發!)
生3:老師,指尖陀螺算嗎? 師反問:為什麼你覺得指尖陀螺是這個象限的?
生3:因為指尖陀螺退流行了,已經不夯了,我現在覺得它不好玩,我不想要,而且玩具也不是一定要的,所以也不需要。
師:很好,解釋得很好,所以當時,你買指尖陀螺時,是你想要的玩具沒錯,但現在卻在這個區域裡頭,那麼我問大家Q4.一樣物品會永遠停留在某一個象限嗎?生3講的指尖陀螺原本在那個象限?現在在哪裡?
大部分學生回答:原本在「想要&不需要」那裡,現在在不需要也不想要(師針對沒有回答的學生做口頭評量)
生5問:老師,那你自己呢?有沒有買了什麼不需要也不想要的東西?
師:我想想,有!我想到一個了,我帶我兒子去夜市,我會花一百元讓他去玩彈珠射擊遊戲,遊戲的獎品通常都是一些便宜的玩具,我兒子其實覺得那些玩具很爛,然後挑半天挑不出喜歡的,他喜歡的都不是一百元能換到的,所以他常帶回一些沒有那麼不喜歡玩但卻根本不會玩的便宜塑膠玩具。
生4:我不覺得夜市的便宜玩具很爛耶,我每次都有挑到我喜歡我也會玩的玩具(為師我就是在等這句呀,接著提問......)
Q6.所以說囉,每個人的象限圖上的消費項目都一樣嗎?你們的回家功課就是自己生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消費象限圖,應該不會跟黑板上的圖一樣吧?
生5:老師那我知道了,我的象限圖這裡可以寫榴槤,因為我不喜歡吃榴槤,但我媽喜歡吃,家裡放了好幾顆
Q7.沒錯,你們現在多數消費都仰賴父母出資,那麼父母購買的東西可能是你不喜歡又不需要的東西,但對於別人卻是想要的,所以每個人的需要跟想要都一樣嗎?
生齊答:不一定......
最難的第三象限就這麼解決了,接下來還是一連串的提問,但學生回答的情形就不贅述了,就只針對老師的提問做一個記錄
Q8.接下來是最簡單的象限,猜猜那一個?
Q9.老師認為是想要但不需要的消費,現在每個人發表一下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你想要購買卻被家長說不行不要不可以的?這些應該都算是想要但不需要的消費唷!
Q10.最簡單跟最難的都解決了,再來第二困難的象限應該是需要但你不想要的消費,想想看有沒有什麼樣的事物是你不想要但卻一定要做的消費,注意唷,是消費,在自己心裡念三次,消費消費消費!
Q11.有人提到納稅,納稅算消費嗎?
Q12.既然你們認為納稅是消費,那麼繳了稅拿到了什麼?
Q13.你們講了這麼多,再問一次,這些項目會永遠在同一個象限裡頭嗎?
Q14.接下來最後一個項目,什麼東西是想要且需要的?每個人發表一項事物
Q15.生小孩是消費嗎?
Q16.如果生小孩是消費,那麼每個人都想生小孩?且一定要生小孩?或者換個問法,每個人的需要想要都相同嗎?
Q17.鉛筆一定是需要且想要的?有沒有什麼情況不是這樣的?
Q18.請描述什麼是「爆漿鉛筆盒」?
Q19.如果你已經有了各種鉛筆的爆漿鉛筆盒了,鉛筆還會是需要且想要的嗎?
Q20.水是需要且想要,但水是消費嗎?家裡頭的開水需要花錢嗎?
Q21.同樣具有解渴功能的飲料會跟水放同一個象限嗎?
Q22.營養午餐是需要且想要,但是週一的營養午餐為什麼對蔡OO是不想要的呢?
最後又提醒了一次功課,這節課就結束了。
或許會有人問,這些問題有沒有參考答案,我要很殘酷地告訴您:就算有,也不一定就是絕對正確的!
您或許會質疑:那沒有標準答案的提問學生能學到什麼?
我會翻白眼三秒鐘,平淡地回覆您:恕我無禮,學生的人生只有他自己能告訴自己答案是什麼,就算答案是錯的也是他們的人生!學生學到如何審視自己的生活!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真正的人」使用心得
拿到教具相當然是立馬開箱看看......
這教具箱真的是一應俱全,還附有教師手冊,裡頭還有學習單格式,照表操課就能讓學生有體驗有學習,真的是很不錯的一項服務......
但是凡事沒有十全十美,這個教具箱其實並不太合用。再者,如果真如此順利,也不會有這篇紀錄了!但說穿了,也不算是缺失啦,就只是教具箱的教學目的跟我真正社會領域的課程學習目標是有點差距的。
我原本的計畫是要搭配社會領域中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與社會文化等導入教具箱,但在稍微翻過教具箱與教師手冊後,驚覺大事不妙......
教具箱的名字已經透漏端倪,主要在闡述日治時期,日本文化與台灣原住民文化的衝突,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人呢?是日本文化中該具備的技能都作到才算是人抑或是原住民中的男狩獵女織布技能卓越才是真正的人呢?教師手冊中也明確指出教學目標在「初步理解不同族群對『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不同定義」與「尊重不同文化與傳統」,至於我課程內的學習目標則是探討日治時期重要抗日事件的發生原因和影響、皇民化政策以及了解台灣文化在日治時期的演變。乍看起來似乎也是有相關的,但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沒事吊什麼書包,真乃迂腐書生),就領域的學習內容來講,課程與教具箱的教學目標或許都被「Af-Ⅱ-1 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 可能產生衝突、合作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涵蓋了,但社會課的教學設計是一整個時期大面向的了解,教具箱則偏向聚焦兩個文化間的衝突壓制與融合......(相信講到這裡,能忍受我如此胡言亂語還撐得住的沒發懵的都是大師級人物)
回歸正題,既然沒辦法無縫接軌,那該怎麼置入教具箱才不突兀呢?我選擇在課程進行到武裝抗日事件時埋梗,說是埋梗,其實也是教具箱的第二單元的教學目標:1.體驗賽德克族人在面對日本人統治政策的接受程度 2.透過活動了解不同文化在初次接觸時需要的磨合與適應 3.學習從第三者的角度看歷史事件 4.形成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判斷與多元詮釋 下去轉化的。我在上課之前已經發下了三個代表性武裝抗日事件的稍詳細文本(學生OS:最好是稍微詳細而已啦,A3雙面耶......#$%@!$)要求學生要當成故事一樣看完,我則在上課時提問,在提問到霧社事件時,我問:「為什麼賽德克族的莫那魯道要反抗日本人?」當然學生沒辦法一矢中的,透過不斷問答問答,學生被我導引到原住民認為日本人不把他們當成人看待,所以決定要回歸人性,要誅殺那些污辱族人的日本人,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原住民心中「真正的人」呢?學生其實早就看到我提著那一大箱放在教室角落了,無奈我告誡他們不可私自開箱,所以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麼玩意兒,我也才用利誘的方式再吊了一下學生的胃口:「日本人眼中真正的人跟原住民心中真正的人應該不一樣,所以才會有衝突,也才會抗日行動,下一次上課我就會讓你們開箱(教具箱),但是,請你們一定要預習哪裡哪裡.......我才有辦法騰出時間塞那個開箱活動」,想當然爾,沒有全部人都做到我的要求,但就是不斷的刺激跟催眠吧,不配合的,就讓他去吧,讓他自由!(最好是啦,控制狂如我怎可能輕易放過人,沒做你就慘了,哼!)
前面那麼一大堆廢文根本都沒開箱活動,有沒有感覺被騙了呀?比農場文更不值得,好咩,接下來就是正題了啦!(那上一段的正題是怎樣?哎唷,認真你就輸了......)我參照教師手冊裡頭的教學流程,將每一樣東西都讓學生看過摸過(只有摸,不能把玩啦!),接著要學生猜猜這樣物品是日本人在統治台灣期間帶來的物品或是原住民文化中本來就使用的物品,這個階段我並沒有說明物品的用途,所以學生猜得天花亂墜,物品的功能性也是天馬行空,像是緯棒雖然猜對了是屬於原住民使用的,但學生卻說那是用來切菜的木刀(木刀切菜,可見學生根本沒進過廚房......),接著以舉手投票來表示學生個人認為物品分屬那一種族的人所使用的,,接著我才說明每一樣物品的用途與使用方法,但仍舊沒有點出到底這樣物品是那一種族的人所屬,但到這個階段其實大部分物品都已經有了正確答案,只不過學生仍舊沒辦法知道物品代表的上位概念意義,課程到這時候也剛好下課,我就又賣了關子,要他們自行去體驗開箱,看看圖片與教具箱提供的舊照片,最後一個階段,我才真正的公佈答案,其實根本不需要我公佈答案,在學生自主開箱的時候,他們已經能歸納出不同文化對於真正的人的定義不同。舉例來講,緯棒、狩獵套圈陷阱與刺青排針代表原住民中真正的人需要具備狩獵、織布技能,才能獲得紋面的榮譽象徵,而日本人卻利用統治方的威權頒布禁止紋面、禁止狩獵等措施,要原住民違背本性,去拉著牛鼻環牽牛耕種,加上以衛生觀念來決定美醜的刷牙行為去教育原住民小孩培養日本人心中的「良好習慣」更是一大衝突,學生這時候就真的如同教具箱裡的教學目標,可以稍微理解何謂文化衝突了!
課程到這,也剛好是一整課的結尾(拖好久,我之後會很慘......),就再灑日治時期的桌遊讓他們分類歸納整理,不過那是後話了,我的開箱心得也到此,也歡迎大家跟我討論課程一起備課!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孩子的語文學習單後續省思
才剛開學,升上中年級的孩子的第一個週休二日,除了練習型的功課外,還有一張語文學習單,要把字詞擴寫成更長的詞甚至一個句子,要把一個簡單的句子擴增成兩三句的小段落!很簡單對不?但對於一個我的孩子卻有點困難:
1.為了讓孩子習慣書寫國字,增加識字量跟語詞量,要求孩子造句跟作文不能有注音,如果寫了注音或錯別字會被糾正過來,擦掉再寫上正確的國字,這樣的動作會增加不少寫作功課的時間,對於急性子急於完成功課的孩子,算是種折磨!但這非關功課,純粹龜毛父親又不負責任如我的牢騷。
2.孩子算是第一次接觸這樣類型的功課,或許老師有其他用意,譬如想要先了解每個學生的語文能力之類的,但就功課量來講,一整張A4雙面,將近三十題的詞句擴寫!之前學習經驗幾近零的狀況下,我的孩子要完成功課最快的辦法就是求救當老師的父母(其實是只找媽媽,爸爸我太恐怖......)那麼如果要求速度,只求寫完不求達到學習效果的話會怎麼做呢?就是提供建議,說是提供建議是好聽話,其實就是父母講出答案,孩子就真的如同周董--「聽媽媽的話」--照章辦理,一字不漏地抄寫下來,急性子的孩子求救的目的也可能只想這樣,但無奈,縱使媽媽疼孩子,仍舊不會一下子就給答案,仍舊要孩子自己動腦先想想,媽媽只解決注音跟錯別字的問題,除非耗時已久,才會稍微提示。再者,真的是隔行如隔山,就算同行不同領域也不是大小通吃,一體適用地;媽媽並非國小老師,更不是語文專長,就只能用自己的經驗去引導,在我看來,其實有些不接地氣,在有家長引導的情況下仍舊遭遇到如此波折了,遑論讓學生自主學習了!那麼回到根本問題,為什麼孩子不懂怎麼寫呢?主因就是第一次接觸。如果是我,我可能不會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形下就發下這樣數量練習的學習單,畢竟,收回功課,不合格比例太高時,根本無從補救,就算認知證實學生沒有這樣的寫作能力也無從補救,更何況,不需要這樣前測也能預測吧!此舉有打擊學生信心的可能(有那麼嚴重嗎?我不知道,也可能單純就是我想太多了!)
那麼,轉換個角色,如果我是剛開學的中年級導師,又該怎麼應用第一周的假日呢?我坦承我並不是太認真的老師,語文部份大概就是請孩子完成一篇假日圖文日記(需要畫圖,塗色與否皆可,但有認真塗色相對分數較高,把假日發生的事情挑特別的記錄下來,大概一面,100字上下即可!)又或者,找篇故事短文,要學生自己默讀過一遍,再朗讀說故事給家長聽並簽名,並告訴家長透過這個故事孩子自己多學會了什麼事情(是否記錄皆可,目的在練習表達能力,附屬學習可以日後慢慢加重劑量)
至於導師也會負責的數學領域,則傾向設計一題生活化情境的應用問題,是接下來的第一單元與舊經驗的中介題目,就這麼一題,「量少」在我的回家功課真的是特點,為什麼呢?絕非只是迎合學生,而是認清一個事實:台灣的家庭教育功能甚少完備,更尤其在中部,如果要讓學生學習,何必安排一個困難的任務讓他們敷衍了事,還不如先培養學習興趣......
再次申明,這只是非中年級導師的胡思亂想,沒有任何批評!麻煩看看就好......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車內循環」之延伸亂想
一兩天前,在朋友的臉書動態上看到她備受丈夫寵愛,導致發生一些甜蜜笑話,內容大致與車子的空調控制按鈕有關......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生產活動與產業合作之「我是開店經營之神」教學遊戲化
再來就是四張底圖,提供給玩家組合商店用!長這樣: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印度古文明之哲學提問
印度古文明之哲學提問
這是我上課做的事情,前情提要則是課本介紹四個古文明:西亞、印度、中國與埃及,我示範西亞古文明的曼陀羅摘要法給學生練習,接著由學生自主摘要並歸納出 上位概念,但其實我想讓學生了解文明就是科技的進步與累積,科技的進步與累積的最終目的或說是初衷都在要讓人類永續發展生存下去,簡而言之就是「我要活下去,所以這樣做」不管宗教、建築、曆法或者制度,那這樣問題來了,學生在被我折磨一年之後,在遭遇到我的提問時,已經能夠回答最表層的答案了,但其實我希望他們能夠了解到初步的「為什麼」,而不是就只有表層的現象。接下來是大致上我(T)的提問跟學生(S)的回答......
我階級制度的提問大概就到這邊,我的目的其實是想扣緊生存這件事情,讓學生能想想,文明的產物跟生存到底有什麼關係,也有利於之後第二節課的理解,不然,其實從古文明跳到科學的突破,就內容來講完全就搭不上線啊,但若將「生存」扣在兩課,我個人認為可以很好的理解!就請大家參考看看囉!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投資活動教學轉化之投資大亨
投資理財這個單元放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其實是非常「無力」的,主因就是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沒有可靈活運用的金錢,而學生階段實際會接觸到的金融行為大多是消費,那麼在沒辦法實際體會的情況下,要認識投資到一定的程度實在是有如隔靴搔癢!更甭說試圖利用遊戲化教學來達成學習目標了,可說是自尋死路(我在說我自己找死沒錯!)但都起心動念有了自殺意念了,視王陽明為偶像的我(應該只是武道狂之詩看太多的廢宅)怎能不即知即行呢?好吧,廢話了這麼多,開始囉!(台灣Bar!?Bar乎你系啦!)
這次需要準備的有撲克牌1副、骰子3個、小白板或可書寫板子1塊以及代幣或一塊錢硬幣。是的,沒看錯,不需要再問我檔案在哪裡,這次只需要撲克牌,將四種花色重新定義為四種投資行為:黑桃代表股票、方塊代表房地產、紅心代表做生意、梅花則代表存款。撲克牌只會用到四種花色的1-10,也就是40張牌,骰子則需要改裝一下,將其中一顆骰子定義為股票漲跌骰,骰子六面用「點點貼紙」貼掉並寫上-3,-2,-1,+1,+2,+3,代表股票的漲跌情形;另一個骰子定義為房地產骰子,寫上-1,-1,0,0,+1,+2;最後一個骰子則為做生意有賺有賠的情形,分別寫上-2,-1,0,0,+1,+2。
撲克牌跟骰子的設計都說了,就只剩小白板了,其實白板的角色就是記錄各種投資的漲跌賺賠,除了存款外,其他三種投資行為都會隨著時間產生價格變動,怎麼動?上述提到的三顆骰子就是了!
如上圖,遊戲一開始的起始點三種投資行為的價格都是5!大言不慚地說有呼應現實情況,股票有票面價格,房地產也有公告地價,做生意也有資本額。
其實寫到這裡,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寫作的料,要把這麼簡單的東西轉化成文字根本就是種折磨,更甭說要耐住性子把這鬼東西看完的觀眾了!那幹麻互相折磨?沒辦法,就如一開頭說的,有人看不懂那張圖,只好委屈各位慢慢讀來囉!(其實這段根本就是廢話,可以直接省略,不過各位都看到這裡了,表示根本沒省略......ㄜ,感覺有眼睛鐳射光砲逼近)
接著條列式說明遊戲規則:
1.發代幣給每位玩家,經過設計者縝密精細千錘百鍊一算再算費盡心思外加不負責任分析計算後,如果是三位玩家,每個人須發50元投資基金,但因為是銀行借給玩家的資金,所以在遊戲結束時須連本帶利歸還60元,四位玩家則每人拿到40元,遊戲結束須歸還45元,五位玩家則為35元,歸還40元。(大言不慚第二發:現實生活中跟銀行借錢是要算利息的呀!那能不能不要玩遊戲直接上課?不行!我.說.了.算!)
2.將40張撲克牌洗勻後蓋牌,玩家輪流抽牌,按照花色做投資決定
2-1.如抽到的牌為梅花系列,則玩家直接得到相對應點數的存款,如:蕭仔抽到梅花7,蕭仔直接拿走梅花7這張牌,代表在銀行裡頭存了7元。遊戲結束後會結算存款並加上利息,利息為每10元存款得到1元利息,無條件捨去,舉例而言,在遊戲結束後,小名拿到梅花3、5、7,代表小名有存款15元,因超過10元未滿20元,可獲得利息1元,也就是結算時,小名的存款投資總金額為16元。
2-2.如抽到的牌為黑桃系列,玩家可決定要不要購買該張「股票」,須付出的金額則為上頭的點數,如:阿均抽到黑桃3,則代表該張股票需用3元購買,如果玩家不想購買該張股票則該張牌直接丟棄到廢牌區,其他人不可購買。
2-3如抽到的牌為方塊系列與紅心系列,購買方式也與股票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抽到的玩家如果不購買,則該張牌可讓下一位玩家決定是否購買,如果下一位玩家也不購買,才丟到廢牌區,要注意的是,只能提供給下一位玩家,舉例而言,甲乙丙丁四位玩家遊戲時,甲抽到紅心9,因為價格過高,甲不想購買,但乙覺得還是有利可圖,則可付出9元購買;接著乙玩家抽到方塊8時,卻覺得房地產不景氣沒有意願購買8元房地產時,丙也這樣認為,也沒有意願購買,此時,丁就算有意願購買,也沒有辦法購買了,該張方塊8會直接丟棄到廢牌區。
3.每位玩家抽玩牌做完決定後,要分別擲3顆骰子來變更各投資行為的漲跌,如阿均在購買3元股票後,擲出股票骰、房地產骰與生意骰分別為+1,0,-1時,則代表股票上漲1元、房地產持平、做生意下跌1元,要同步更新小白板上頭的各投資行為的價格。
4.每位玩家重複上述的動作,也就是決定是否投資,接著擲骰子!
5.當所有的40張牌都抽完時,就要結算投資的獲利,廢牌區的牌不能再進行交易。而投資行為的最後價格也就依最後一次擲骰後的價格拍板定案!
6.舉例來講,蕭仔在遊戲結束後,拿到了4張黑桃、1張方塊、3張紅心與梅花2,3,7,而在遊戲結束時的股價為8、房地產為6、生意為4時,則代表蕭仔獲利4*8+1*6+3*4+12+1=65,如該場遊戲有四位玩家,須歸還銀行45元,則最後蕭仔獲利20元!
7.獲勝條件:投資獲利最多的玩家獲勝!
我必須承認,這樣的遊戲,還是有一些地方不貼近現實,譬如很容易投資成功,還有投資很靠運氣很像賭博之類的,雖然我很想說投資某種程度就是賭博,但實際也不全然如此,不管怎樣,只是想藉由模擬的樣貌達成某些程度的體驗,讓學生能在體驗中感覺不那麼「無力」!不過當然也有可能根本沒用,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在遊戲後,如果要更扣緊學習,或許可以問幾個問題,要學生回憶一下,也能跟現實投資結合。
Q1:遊戲中提到哪些投資活動?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投資活動有哪些?
Q2:遊戲中的骰子有什麼功用?投資一定會賺錢嗎?
Q3:遊戲中的存款利息大概是多少%?現實生活中的存款利率是多少?
Q4:如果遊戲中你抽到黑桃10,你會不會購買?為什麼?
Q5:有句廣告用語:
相信一定會有人連看都懶得看完直接捲到最後,想要直接下載我分享的檔案連結,我只能說:「......(其實很想叫你去吃屎)......」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日治時期之魔法吟唱大亂鬥
也就是要開發一個學習型態的遊戲化教學啦......
學習範圍是康軒社會六上第一單元裡的日治時期的統治與反抗(其實每個出版社的社會都有這樣子的內容)
學習目標則如下:
1.了解日本如何統治台灣
2.了解武裝抗日的內涵
3.統整並說明武裝抗日事件的影響
4.了解非武裝抗日代表人物的貢獻
5.能熟悉上述歷史並自主學習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我只能期許自己的教學能讓大多數人甚至每個人都達到目標,好吧,開始囉......(台灣吧上身?)
桌遊的情境營造故事是這樣子的:
你與其他人找到了一台時光機,大夥兒一股腦兒坐了上去,卻因為操作不慎加上負載過重,時光機落在一個平行時空--「魔法日治時代」的紀念神殿裡,也因為墜落的原因,讓原本用來平衡整個平行宇宙的排列整齊的七大吟唱魔法石版全都亂了,這七大吟唱魔法分別是:殖民奴隸大法、洗腦去中大法、搶槍大行動、無差別出草、靈符護身山中神劍、金錢攻勢、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快點將破碎的石版拼好之後吟唱咒語使出魔法,好讓平行宇宙穩定下來,也才能趕緊搭著時光機回到原本的世界,加油,各位大魔法師們......
然後桌遊卡就出現了,介紹一下桌遊卡,一共有60張牌,包含7種組合,每種組合都是4張牌合成一個魔法石版,每個組合都有2套,外加4張功能牌......
課程進行時我會將牌卡丟給各小組學生,要他們想辦法分類,找線索討論然後「合作」解決問題,就像下面的影片這樣......
;「時間是金」則可以指定一位玩家暫停行動一回合。